漳州傳統風味小吃之面發粿
2017-05-03 18:03:54 來源:薌城鄉訊報 瀏覽:2890次
面發粿,吃起來松軟香甜且帶點Q勁,對于老漳州人來說,是再普通不過的小吃了。在物質匱乏的年代,食油緊缺,而做面發粿不需要用油煎,實在是個好吃又經濟的美食。在漳州,早期農村做面發粿非常普遍,逢年過節時,做點面發粿送給親友,是很有面子的。但在如今,面發粿相對于其它小吃,畢竟顯得土氣,在農村基本消失,市區里也僅剩幾人在做,并且是一家子。 面發粿是用面粉加入赤砂糖水、大樹堿,攪拌成糊狀粿漿,在平底煎盤上煎制;煎熟后,一半粿面撒上赤砂糖、花生、黑芝麻,再把另一半蓋上,切成小塊后,香氣襲人。雖然做面發粿看似簡單,但要做好決非易事,配料要精準,火候掌握要適宜。 鄭智謀初中一年級只讀了半年就輟學,跟隨姐夫康河根學做面發粿、面煎粿。康河根祖父民國時就在新華東路賣面發粿、面煎粿等各式粿類。康河根的父親康海龍,是解放初期巷口三家做面發粿、面煎粿的能手之一。康河根自幼跟隨父親,學得一手好手藝,20世紀80年代在新華東路百貨大樓邊擺攤,做的面發粿色香味俱佳,面煎粿更是有口皆碑。 做面發粿、面煎粿利潤低,租不起店面,鄭智謀1993年在北橋市場邊擺攤,現做現賣。后因整頓市場,不能在周邊擺攤,只好搬到大同路。但到1997年,大同路又不能擺攤了,只好再搬到修文西路與龍眼營的路口西橋中心小學對面。雖然在這里比市場邊的生意差,但很多老顧客仍找上來,生意仍然可以。2011年,鄭智謀就在修文西路9號租了個面臨龍眼營的房間當店。但因古城改造,這間小店2015年6月又被拆遷。2015年9月,鄭智謀又在青年路194號租了店面,繼續做面發粿、面煎粿。 做了三十年的面發粿,鄭智謀對煎制方法及配料進行改進,將原來調配一大桶改為每做一煎調配一次;將原來用酵母發酵改為點大樹堿,這樣吃起來有淡淡的堿味,另有一番風味。雖然面發粿其貌不揚,難登大雅之堂,但對于現在擔心油脂過多的人來說,實在是一種健康食品。而且價錢也便宜,既可當早餐,亦可當點心,也 是品茶時很好的佐食品。 (鄭德鴻)
|
|